-
環境爭議解決:強化科學證據的質證以防止權力恣意
在環境司法案件中,往往涉及科學證據的司法審查。裁判者遵循當事人主義,強化對科學證據的有效質證,提升科學證據可采性的重要途經。五四前夕,我們的同事潘博士通過經典的多伯特案《如何鑒別一個專家是不是假專家》,分享了科學證據可采性標準,并歸納專家真偽的四個評判要素,包括專家資歷;專家觀點是否存在已驗證的數據和樣本;專家觀點是否經過同行評議(在專家評審機制的刊物發表);專家觀點的時空有效性。
2022-05-17 閱讀全文
-
疫情不可抗力的司法認定及法律適用
本文擬通過梳理近兩年北京、上海、浙江、廣州、深圳等地涉及疫情不可抗力免責合同糾紛的公開案例,對疫情不可抗力的司法認定及法律適用作簡要梳理,并歸納不同類型合同中合同義務方主張疫情不可抗力免責的注意事項,以供參考。
2022-04-13 閱讀全文
-
超過時效的債務能否因確認部分債務而發生時效中斷
本案是一起難得的與訴訟時效相關的典型案件,具有較高的學術探討價值。筆者對訴訟時效的抗辯歷經了從初步懷疑到內心確證的過程,目前該案仍在二審中,特整理辦案思路與大家分享。
2022-04-13 閱讀全文
-
從康美藥業案談談投服中心“追首惡”的訴訟原則
2021年11月12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一案(以下簡稱“康美藥業案”),案號:(2020)粵01民初2171號一審公開宣判,該案是國內判決的首單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投服中心”)接受投資者委托進行的特別代表人訴訟案件。
2022-02-24 閱讀全文
-
環境爭議解決:虛擬治理成本法,環境定損“必殺技”?
虛擬治理成本法解決了環境損害“難計算、難舉證”的問題,幾乎成了環境司法鑒定這一黃金證據的黃金方法。與此同時,虛擬治理成本法的司法適用也存在一定認識誤區,引發環境司法裁判新障礙,系環境司法適用疑難問題。
2021-11-01 閱讀全文
-
統一域名爭議解決機制裁決性質淺析
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域名納入知識產權法律體系解決,與商標、專利等并行。域名的保護通過域名爭議解決機構和法院來共同完成,包括針對網絡域名的權屬糾紛和侵害網絡域名的糾紛。
2021-09-26 閱讀全文
-
當仲裁遭遇突襲式裁判
“突襲式裁判”,其不止局限于仲裁的語境,在訴訟中也難以避免。但在訴訟中還存在通過上訴爭取改判的空間,而面對“一裁終局”的仲裁裁決,當事人可能更感到茫然無助。恰逢仲裁法修訂之際,是否有可能為“突襲式裁判”的應對提供更為有益的助力。
2021-08-26 閱讀全文
-
案例分析:司法實踐中不安抗辯權中止履行的標準認定
不安抗辯權的立法初衷是由于市場經濟的復雜性,市場主體在簽訂合同后可能遭遇諸多無法預測的變故,以致按照最初的約定履行合同會造成實質上的不公平。本文就不安抗辯權中止履行在司法實踐中需要達到何種標準進行闡述。
2021-08-20 閱讀全文
-
接軌國際商事仲裁制度 ——《仲裁法(修訂)(征求意見稿)》下的未來中國商事仲裁
仲裁因其中立性、程序的靈活和自由、便于跨法域承認與執行等優點,已經成為解決國際商事爭議最常用的方式。本文將通過新舊法規對比,從《示范法》和國際商事仲裁實踐的角度,對《征求意見稿》進行評析,并提出相關的實務建議。
2021-08-09 閱讀全文
-
向強制“刷臉”說不,最高院新規10問10答
人臉識別是人工智能的重要運用,雖其技術并不完善,但已廣泛運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場景之中,包括小區門禁、酒店入住、考勤打卡、移動支付、各類APP解鎖登錄均隨處可見人臉識別的影子。人臉識別技術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危及百姓的人格利益和財產安全,為世界所關注。
2021-08-03 閱讀全文
-
民商事糾紛中涉及刑民交叉問題的處理
刑民交叉案件,是指既涉及刑事法律關系,又涉及民事法律關系,且相互直接存在交叉、牽連、影響的案件。司法實踐中,民商事訴訟中涉及刑民交叉的問題,屢見不鮮,而刑民交叉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一直是實踐中的難題,裁判分歧嚴重。本文擬根據刑民交叉問題的司法解釋,結合九民紀要的相關司法精神,對民商事糾紛涉及刑民交叉案件的處理,作一探討。
2021-07-30 閱讀全文
-
國際貨物買賣供應鏈的風控與爭議解決
涉及外貿業務的企業選擇的律師團隊應當擁有基礎合同、國際貨物買賣合同、貨運代理合同和運輸合同(不同運輸方式)以及相關業務知識的專業素養和法律素養,同時亦熟悉各種解決爭議的方法(包括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裁決或判決承認和執行程序)。
2021-03-29 閱讀全文
-
《民法典》優先承租權、不確定性與機會主義
《民法典》合同編對優先承租權的合理化的努力,與《民法典》物權編創設的居住權沒有相關性的立意,一個是市場化的還未成熟的結果,一個是“居者有其屋”的民意使然。
2020-12-31 閱讀全文
-
法定代表人限制高消費措施解除之法律路徑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出臺《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建立了限制消費制度;2015年修改為《關于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及有關消費的若干規定》,對限制消費制度進行了更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被執行人為單位的,其法定代表人亦將被采取限制消費措施。該制度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同時,也給單位法定代表人帶來了諸多的不便,本文就如何解除法定代表人的限高措施進行簡要分析。
2020-12-17 閱讀全文
-
平臺并購未申報,究竟該罰多少好?
2020年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閱文集團、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此前未依法申報的經營者集中行為的處罰決定,三家公司均被處以50萬人民幣的罰款。這三起執法案件公布之后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中一個焦點問題是對這三家公司的罰款是否過低?輿論普遍認為,相對于那些體量巨大的網絡平臺公司,50萬元的罰款無異于九牛一毛,這樣的罰款毫無威懾力可言。但如果仔細思考,對于未依法申報的經營者集中案件,罰款究竟該罰多少最好?按網絡平臺公司上一年度銷售額1%-10%進行處罰合理嗎?
2020-12-16 閱讀全文
-
認罪換回家?美國司法部暫緩訴訟協議及其合規啟示
美國司法部最常采用的靈活執法處理方式包括:認罪協議、暫緩訴訟協議、不予起訴協議、終止調查決定四種。這四種不同的靈活執法處理方式具有不同的適用條件,根據《商業組織刑事追訴準則》,執法機關在選擇適用靈活執法處理方式時,會考慮證據的充分性、勝訴的幾率、判決有罪可產生的阻嚇作用、判決的矯正功能以及非刑事責任的替代性處理可產生效果等因素。與此同時,四種靈活執法處理方式的實施方式和法律后果也存在不同,我們分別介紹如下。
2020-12-07 閱讀全文
-
“判”與“罰”,賽事官方的權力何來? ——論LPL賽事官方的處罰權性質
聯盟官方對職業選手、聯盟工作人員的處罰不止上述案件一例,那么究竟聯盟官方是一個什么性質的組織機構,是否有權作出處罰?上述問題就成為賽事制度的法律基礎,如果沒有足夠的法律依據,則整個賽事制度就如沙塔。本文將以LPL賽事官方為為例剖析賽事舉辦方的法律性質及其處罰權的依據。
2020-11-21 閱讀全文
-
淺談“普通員工”的競業限制義務
現實中有不少公司為了方便管理,會與全體員工都簽署《競業限制協議》,或者直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競業限制義務的條款,這樣會導致很多“普通員工”被“競業限制”了。這里所謂的“普通員工”是指那些不屬于法律規定的競業限制人員。
2020-11-20 閱讀全文
-
從“疑物從無”到“疑罪從無”
“疑罪從無”是法律人都知道的世界各國刑法學上的一個基本原則,那么“疑物從無”又是什么法學原則或什么成語呢?其實在法律詞典和成語詞典都找不到它,“疑物從無”是本人作為刑事被告的專家輔助人參與某盜竊案庭審,對案件所涉的盜竊物的權屬和資產價格評估進行質詢后,向法庭鄭重提出的一項司法建議而已。
2020-11-05 閱讀全文
-
經人民法院非訴準予執行裁定之行政行為可訴與否的冷思考
對于已經執行非訴審查的行政行為,在行政行為尚未合法有效送達相對人,該行為確未超過起訴期限的情況下,非訴準予執行裁定不能成為阻卻上述行為納入司法訴訟審查的理由,否則就是將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共同犯的錯誤風險轉嫁給相對人,由其承擔不應該承擔的法律后果,顯失公平正義。
2020-10-15 閱讀全文
- 公司與并購
- 跨境投資
- 資本市場
- 金融
- 知識產權
- 反壟斷與競爭法
- 勞動與人力資源
- 房地產與建設工程
- 國際貿易與海事海商
- 重組、清算與破產
- 稅法與涉稅服務
- 家事與財富管理
- 企業合規管理
- 刑事辯護和刑事合規
- 爭議解決
- 網絡、數據與新技術
- 娛樂與傳媒
- 生物、醫療與健康
- 能源與環保
- 現代物流業
- 現代制造業
- 奢侈品、消費品與零售
- 政府與公共事業
- 國際律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