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外貿企業出口貨物遇上商標侵權障礙——“定牌加工”案件法律風險分析
匯業律師近期接手了不少涉外商品出口涉及侵犯商標權被海關查扣的案子,涉及到一些特殊法律風險。相關案件雖然已經達成和解了,貨物已經解扣,但案件處理過程中,不少外貿加工企業都有類似的困惑,例如“我加工的貨物貼上老外給的商標,怎么就侵權被扣了?”因此,我們有必要結合目前的司法實踐處理精神,對“定牌加工”所產生的法律風險問題進行相應地梳理和總結。
2021-08-16 閱讀全文
-
“沙盤推演”——香港溢達集團訴美國商務部一案的演變剖析
香港溢達集團及其子公司作為原告,在美國當地時間7月6日于美國哥倫比亞特區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美國商務部撤銷在2020年7月22日頒布的將其子公司昌吉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的決定,并稱因美國商務部錯誤將其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遭受重大經濟和聲譽損失,進而尋求司法救濟。多家自媒體在轉載該新聞時均評論,此案是近年來罕見的中國企業通過在美國法院起訴尋求司法途徑解決被美國政府單邊制裁的救濟手段。筆者對此評論深表贊同且樂見該案能取得與小米案一樣的結果。然而從理性角度分析,本案與小米案有本質的不同,可能導致的案件處理結果截然相反。
2021-07-21 閱讀全文
-
“猶抱琵琶半遮面”——《反外國制裁法》下若干熱議問題淺析
關于《反外國制裁法》和之前《阻斷法》的出臺背景,筆者在今年的線下講課和相關文章撰寫中均已論及,此處不再贅述。自《反外國制裁法》出臺后,承蒙眾多跨國企業法務的信賴,筆者有幸從不同渠道和行業領域,聽到了一些對《反外國制裁法》的意見或困惑之處,因為《反外國制裁法》頒布后尚無實際操作案例,筆者僅以自己多年從事貿易管制領域研究的經驗,談些自己的粗淺看法,以期拋磚引玉。
2021-07-12 閱讀全文
-
貨代電商平臺模式下的各方法律責任探析
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電子商務領域的快速發展,我國很多行業都進入了電子交易時代,由此也催生了不同的電子交易平臺。近年來,貨運代理行業也逐步進入了電商時代,國內外貨代平臺(或者物流平臺)均在深耕中國市場。相對于傳統貨代行業那種“一家家詢價”的方式,電商平臺無疑有可選擇面廣、交易便捷快速等優勢。
2021-06-24 閱讀全文
-
“由0→??1,1→N”——中國正式確立《阻斷法》體系
2021年1月9日,中國商務部突然頒布實施《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使“阻斷法”一詞第一時間成為熱搜詞?!蹲钄喾ā穼儆跊_突法的一種,是在管轄沖突出現的情況下,禁止在本國管轄范圍內適用外國具有域外效果之法律并消除其影響的一類國內法的統稱。
2021-06-22 閱讀全文
-
從兩起案件看疏浚工程公司如何風控和維權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以及我國進出口的快速增長,航運已經成為我國的最重要的行業之一,與此相關的行業如貨代、港口、商檢等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2021-05-17 閱讀全文
-
機遇和挑戰——RCEP原產地規則之解析
本文在RCEP文本的基礎上,結合海關總署最新公布的《海關經核準出口商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及《RCEP原產地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兩份文件,對RCEP項下的原產地規則作了解讀與分析。
2021-04-13 閱讀全文
-
國際貨物買賣供應鏈的風控與爭議解決
涉及外貿業務的企業選擇的律師團隊應當擁有基礎合同、國際貨物買賣合同、貨運代理合同和運輸合同(不同運輸方式)以及相關業務知識的專業素養和法律素養,同時亦熟悉各種解決爭議的方法(包括協商、調解、仲裁和訴訟、裁決或判決承認和執行程序)。
2021-03-25 閱讀全文
-
評述——如何看待以外商自帶名義進口汽車的法律責任?
行為人以外商自帶名義進口汽車,如果是為規避商品檢驗,則會因違反《商品檢驗法》的規定,而產生相應的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故而,行為人在進口汽車時,必須慎重選擇進口方式,以減少相關法律風險。
2021-01-26 閱讀全文
-
反制長臂管轄——中國阻斷法之評述
2021年1月9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二〇二一年第1號令,自即日起頒布實施《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以下簡稱“適用辦法”),筆者朋友圈第一時間被該消息刷屏?!蹲钄嗤鈬膳c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雖然只有16條,但字字千鈞,引起的輿論反響遠超《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筆者認為,這是由于該規定的出臺時間點正好位于美國大選塵埃落定,民主黨主政白宮已經為美國立法機構所確認,在1月20日美國總統任職典禮前出臺該規定,難免引起揣測。但單就該部辦法而言,雖然是由商務部負責起草立法的部門法,但其法律意義重大,標志中國已經與歐盟的《阻斷方案》一樣,建立起來了應對美國“長臂管轄”的反經濟制裁體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021-01-18 閱讀全文
-
管中窺豹——《生物安全法》為《商品檢驗法》帶來的影響
本文主要分析在進出口商品檢驗領域,《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以下簡稱《生物安全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以下簡稱《商品檢驗法》)帶來的影響。
2021-01-14 閱讀全文
-
跟單信用證交易中提單擔保的正確維權途徑——簡析最高院《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第60條
筆者基于長期從事國際貿易的實務經驗,結合《擔保制度司法解釋》第六十條之規定,試圖分析,以求拋磚引玉之效。
2021-01-11 閱讀全文
-
巴西無正本提單提貨案件承運人免責事由分析——簡析浙江高院(2019)浙民終1467號案
巴西無正本提單提貨類案件承運人免責事由最終要回到“是否符合《無單放貨規定》第七條”這一根本點上。不同的法院對此的認定標準和裁判思維尚不統一??梢灶A見到,在以后的司法實踐中,浙江高院(2019)浙民終1467號案及前述其他生效判決將會由于其“法律事實”及“認定標準”而被不同案件的當事人引用,其在全國范圍內對海事海商司法審判實踐的影響,不妨拭目以待。
2020-12-10 閱讀全文
-
“最后的瘋狂?”——美國擬定中的MEU實體清單對中國企業帶來哪些風險?
據路透社11月23日消息稱,特朗普政府即將宣布將89家中國航空航天及其他領域的公司列入“與軍事活動有聯系(Military end user)”的實體清單,限制其購買一系列美國商品和技術。名單上的企業包括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等著名央企。
2020-12-04 閱讀全文
-
淺議美國出口管制下的合規管理建設
上文旨在為我國企業建立符合自身實際和需要的出口合規管理程序提供可資參考的提示。BIS的指引無疑有助于中國企業建立與美國出口管制要求相匹配的出口合規管理程序。當然,再好的程序只有在切實得到執行時才能實現其價值。確保出口合規管理程序得以持續有效地規范出口活動,正是出口合規專業管理者對企業的價值貢獻所在。
2020-11-30 閱讀全文
-
全球疫情背景下外貿企業風險探析
在全球范圍內,疫情仍處于反彈及蔓延中,國際貿易的不正常情形亦將持續,外貿企業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同時,新老風險亦如影隨形。這也對為外貿企業提供法律服務的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了解貿易規則,也要了解海運,關注市場動態,唯有如此,才能及時為外貿企業爭取利益、規避風險、及時止損、采取救濟措施。
2020-11-26 閱讀全文
-
“船舶扣押預擔?!毙屡e措影響解讀
2020年10月13日上午,上海海事法院和中國船東互保協會共同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在全國范圍內首推“船舶扣押預擔?!毙屡e措。本文關于“船舶扣押預擔?!毙屡e措影響解讀。
2020-10-29 閱讀全文
-
重啟對等原則——《出口管制法》最終落地
從2017年至2020年,無論是意見稿到草案一審稿、二審稿和正式稿,每個條文的增減都是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和應對單邊貿易霸凌主義的平衡取舍的過程?!冻隹诠苤品ā返恼筋C布,標志我國對外貿易法律體系的完善,填補了一直備受詬病的出口管制領域的法律空白,且預示中國作為全要素貿易出口大國開始側重出口管控物項和相關技術的問題。本文從幾個方面就本次《出口管制法》最終稿的立法亮點和合規挑戰作管中窺豹。
2020-10-21 閱讀全文
-
制與反制——《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落地!
關于《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最早見于2019年5月31日的官方報道,當時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表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對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于非商業目的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之后該制度遲遲未出臺,但學界對“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可能的框架已經做了種種推測和預判,不少學者或律師認為該制度出臺后會對外國企業在華經營開展業務帶來新的合規指引方面的重大影響,主要還是由于美國出口管制立法中已經建立的反聯合抵制條款相關。
2020-09-21 閱讀全文
-
美國再度制裁24家中國南海建設企業引發的警示
2020年8月26日,美國商務部再次將24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EAR實體清單,理由是這些中國企業在南海軍事用途的人工島礁建設中扮演重要作用。通過查詢上述企業經營范圍可知,這些企業主要從事諸如港口疏浚和海底光纜建設等與南海島嶼開發密不可分的建設工程公司。在美國商務部的新聞稿中,其實美方毫不隱晦的表明將該24家中國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其實就是限制中國繼續開發建設填造南海人工島礁的能力,遏制中國在南海海域的實際控制能力和軍事實力,故該消息一時間再度引發輿論大嘩。
2020-08-31 閱讀全文
- 公司與并購
- 跨境投資
- 資本市場
- 金融
- 知識產權
- 反壟斷與競爭法
- 勞動與人力資源
- 房地產與建設工程
- 國際貿易與海事海商
- 重組、清算與破產
- 稅法與涉稅服務
- 家事與財富管理
- 企業合規管理
- 刑事辯護和刑事合規
- 爭議解決
- 網絡、數據與新技術
- 娛樂與傳媒
- 生物、醫療與健康
- 能源與環保
- 現代物流業
- 現代制造業
- 奢侈品、消費品與零售
- 政府與公共事業
- 國際律訊